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专 / 业 / 专 / 注 / 用 / 心 / 服 / 务 / 30 / 余 / 载

西洋音乐怎样传入我国的?对我国音乐文化发展有哪些意义?

来源:本网 作者:伽马 发表时间:2021-12-03 15:10:26

阅读1799

cf1b9d16fdfaaf51df8de1a7835494eef01f7abf.jpg


  西洋音乐怎样传入我国的?对我国音乐文化发展有哪些意义?


  西洋音乐的传入


  ——中国近代音乐(三)


  一、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门户被强行打开,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进程,基督教的传入已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不仅如此,欧洲侨民也纷纷移居我国,各地教会、学校不断兴办,从客观上起到了强制性传播西洋音乐的作用。


  二、内容


  在宗教的传播中,吟唱赞美诗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因此,教会的赞美诗、欧洲资产阶级在社交活动中和音乐小品包括一些初级钢琴的作品随之传入我国。在乐谱方面,主要有不同时期来华传教的传教士们编印出版的各种宗教“圣诗谱”。


  欧洲乐器和器乐作品的大量传入是在20世纪前后,在此基础上我国出现了用西洋乐器组成的管弦乐队。如管弦乐队、军乐队。


  二十世纪初,簧风琴开始在我国的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出现了专供中国人学习使用的风琴教科书。这一时期,钢琴也开始在中国流行,并在一些师范学校、教会学校和某些私人的教学中使用,并出现了钢琴谱;我国学校教育中也开始注意了对中西音乐的学习。如1900年南京两江师范学校开办就聘请了日本教师教授音乐课;1902、1903年,清廷颁布和重订学堂章程,对在新学堂中设置“乐歌”课予以认可,“新式学堂”纷纷建立,逐渐普遍开设了“乐歌”课。同时,各种撰译、编印介绍西洋音乐和新歌曲的书谱刊物陆续刊发;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中正式把音乐列入了“随意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政府又明令规定“乐歌”课为中小学校的必修课,并提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学校唱歌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新风尚。教育部通令将“学堂”改称“学校”。而这时的音乐课,小学叫作“唱歌”,中学、师范学校仍称“乐歌”。教育部公布的《中学校令实施细则》中规定了中学开设“乐歌”一课,每周1学时,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音乐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作为音乐传播媒介的手摇腊简唱机也传入我国。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音乐社团,如1914年前后,曾志忞等人曾在北京创办“中西音乐会”;1916年,“北京大学音乐团”(1919年改组为“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会长蔡元培,会员共有三十多人。“北大音乐研究会”于1920年在北大创刊《音乐杂志》,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音乐杂志,它为“五·.四”以后新式音乐社团期刊的大量出现和发行提供了先例。


  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出现由中国人或外国人举办的“音乐会”,我国的音乐家也开始学习欧洲的作曲理论,并进行创作的尝试。


  三、意义


  近代西洋音乐的传入,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大致有二:


  1.它向我国介绍了西洋音乐的理论、体裁,扩大了中国人民的音乐视野;


  2.我国的音乐家学习和运用了西洋音乐理论和技术,在发掘、整理我国丰富民间音乐宝藏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许多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优秀作品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从客观上为新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998
活动礼包
998
免费领取活动礼包
热线电话
关闭
在线留言
您的姓名:
您的电话:
购买意向: